close

今天在網路上看到泛科學的文章,看完我只是嘆氣搖頭,台灣在某些領域的研究水平一直卡關就是因為不了解何謂「科學」?

這篇文章主要在講,貝茲法不能幫助你改善近視,這裡是連結

 

一、科學是什麼?

我們人類對於所未知的現象去做經驗總結,最後透過驗證來證明真偽。舉例來說:上古的人類發現了天空會打雷,於是就根據自己的經驗導出各種經驗,有人說打雷是因為天神發怒,有人說打雷是因為下雨下太大,有人說打雷好像比較容易打中高的樹,有的人說被雷打中會死。

當然以我們現代人的知識而言,很快就發現那些比較可信,在基於這個真實做進一步研究,例如繼續研究為什麼被雷打中會死?所有我要強調的是,是先有現象後,我們才會做研究推論。不然就會變成個人推論凌駕於真實現象,難道你是神?世界運作應該按照你的推論進行?這就好像以下對話

甲:「乙,我跟你說喔,我發現被雷劈中的人,100人有99人會死?」

乙:「不可能,根據我的推論,被雷劈中不會死!

哪個人更像科學家呢?我們台灣的科學家在很多領域像極了乙,附帶一提營養學界也是,有些例子是放棄了傳統醫學治療,反而治好了各種疑難雜症。

貝茲法今天在歐美各地包含台灣流傳,成功幫助許多人摘掉眼鏡,難道我們不應該去研究他們為什麼成功摘掉眼鏡嗎?還是繼續抱持一個心態「不可能,貝茲法絕對不可能治好近視」

二、本文的優點

值得鼓勵的是,這一篇文對於貝茲法在放鬆的理解上是正確的。其實在貝茲的三原則裡面,放鬆應該是作為其他兩項原則的基礎。

而且在某些論點上,包含日照法上確實證明作者確實有讀過其中一些著作。這個部份對於某一些自稱懂貝茲法的好多了,畢竟在貝茲法裡面也很多人只是道聽塗說,或者說衍生出來的很多支派,都還要加上自己獨特的方法。

但支派的創造,這其實不是壞事,多年前我在看一部動畫《家庭教師里包恩》時,裡面的一句台詞讓我深受啟發,「變化意味著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,在沒有足夠才華的繼承者出現時這個支派就會滅絕,所以這個流派會被稱為最強無敵的流派」,一樣的貝茲醫生最初所創造的方法當存在缺陷,後續的改進者,也可能創造出更好的辦法,或是完全沒用的辦法。

三、本文的缺陷

(一)還在使用主流的水晶體薄厚理論

很多案例中顯示出因手術摘除水晶體的病人,並沒有因為水晶體的摘除導致視力衰退,反而調節力很正常,這說明水晶體根本不是影像視力最關鍵的因素。

(二)掌療是熱敷,短暫的效果,少胡說八道了

就連很多的貝茲法老師也推論出掌療具有熱敷效果,那我就會問,為什麼不乾脆買個熱敷袋敷眼?那效果不是更好?

我更人不反對手掌的溫暖有助於放鬆,但是我認為掌療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學習有意識的放鬆!

這麼多摘除眼鏡的人的見證,原來他們只是短暫的摘除眼鏡!

(三)日照法

日照法的源起,在於某一次一個飛行員的視力產生的衰退,在短暫的日光浴後發現視力變好了。

說明陽光對於視力是有一定的幫助的,只是直接拿著陽光匯聚光線照人的眼睛是絕對有問題的。

所以後來對於日照法多半都是閉著眼睛去做,事實上連衛福部、英國科學研究都證明日照對人的視網膜的幫助。

 

(四)戴眼鏡損害視力?

錯!貝茲的論調不是這樣,這是只看標題不細讀的結果,貝茲認為眼鏡會讓人自然的調節能力及聚焦能力慢慢喪失。

這是為什麼戴上眼鏡做矯正後,每年度數卻仍然往上增加的一個原因,幾乎很少看到近視過程中完全沒有增加度數。

根據衛福部的統計,這些學童戴上眼鏡後平均每年上升75~100度。

在學習貝茲法的過程中,我個人強調,有必要才使用眼鏡,平常有機會多拿下眼鏡讓眼鏡學習調整焦距。但是有必要時,如工作、閱讀戴上眼鏡保持好習慣就可以了,否則強制用眼反而導致眼睛緊繃疲勞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A-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