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過去擅長打戰的人,都是先讓自己處於不敗的地位,而等待對方露出破綻。
心得:一般而言,能夠輾壓對手的情況,是因為雙方的實力過於懸殊。我們經常看各種競技的頂尖對決,雙方剛開始都是互相試探,不太會有大開大闔的動作。
最後等待一個致勝的時機,我自己非常喜歡下圍棋,圍棋也是這樣,許多高手的對決都在半目之差,而這半目之差,多半是對手露出了一個破綻。
這裡要提一個最核心的概念,勝可知而不可為。
我自己覺得這個概念不好解釋,我的理解是,勝利可以透過各種度量測算出來,但不可能被刻意的製造出來。至於怎麼測算,還是要回到始計篇。
舉例而言:秦滅趙之戰,雙方實力相差十分懸殊,理論上勢在必得,對卻每每敗於趙國將軍李牧之手,可能就是勝可知而不可為的最好背書。
如果自己不能贏對方,就採取守勢,著名的司馬懿、廉頗都是採取這種策略。
善守者,藏於九地之下;善攻者,動於九天之上,故能自保而全勝也。
這段話講得玄乎又玄,但是這只是那種時代的一種描述手法,九天與九地只是一種比喻。
其實他主要要講的是,情報戰。讓對方不知道你的兵力究竟藏在哪裡?
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李牧殲滅匈奴十萬大軍,要知道即便在歷史上,能夠打的匈奴滿地找牙的,全中國也是屈指可數,當時匈奴往歐洲遷移的時候,歐洲也沒有多少人可以戰勝他們。
李牧讓匈奴軍剛開始就處於連戰連勝,情報戰的做法精細到連自己人都不知道他的做法,最後引匈奴大軍到一地,全數殲滅,此後匈奴數十年不敢犯趙國。
一般而言,善於作戰的人,不要讓自己有一些善於計謀或勇猛過人的名聲,因為這樣反而會讓對方有所忌憚,處處防著你。
所以善於打仗的人,要打那些好打的
全站熱搜